阿哲的代禱信
博許(David J. Bosch)是一生致力宣教的宣教師,他認為「宣教比較像一個乞丐告訴另一個乞丐,哪裡能找到食物。」
聽到緬北地區中小學華校缺乏師資,往往高中生就要站上講台成為小學老師,四十年前參加大學福音隊到澎湖西嶼服侍的往事就湧上心頭。當時福音隊主要的服侍就是和當地教會的主日學合作舉辦夏令營和課業輔導。教會對口的主日學校長是一位年僅十三歲的國中小女生,看到小朋友教小朋友內心除了敬佩、訝異外更是五味雜陳,那是段無法抹掉的記憶,也是後來向走全職服侍的因由。
工作和就學階段曾陸續參加過幾次精兵協會的海外福音隊,可惜在牧會服侍生涯中,漸漸被堂會主義和自我設限的影響,從參與福音隊到變成只剩下接待福音隊的經驗。今年,因緣際會待業中的我和因COVID–19疫情停辦四年的緬北教師培訓隊的重新啟動相遇了。
路加福音的大使命:「(復活的主基督耶穌)又對他們(門徒)說:『有這樣記着說;基督必須受害,第三天從死人中復起;而悔改以得罪赦之道、必須奉他的名傳給萬國,從耶路撒冷起;你們呢、就是這些事的見證人。』」(24:46-48呂振中譯本經文)復活的主基督耶穌要門徒把與復活主相遇的見證與人分享。
加拉太書1:18記載保羅自述遇到復活的主耶穌基督後的經驗,談到「過了三年,我才上耶路撒冷去見磯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的洞見,他認為「見」一字在希臘文是historeō,是英文「歷史」背後的一個字。這字有口語的意思,意即「坐下並交換故事」。所以他的翻譯是「三年後,我去耶路撒冷和彼得互相比較故事。我們相處得很好,我和他共處了十五天。」畢德生認為保羅不是到彼得那裡去教導他、向他報告或向他傳道。乃是兩人在炭火前伸腳取暖,並且交換故事。「彼得,神如何抓住你?」「有天,我在加利利海灘上……。」,你是如何被神抓住?保羅,告訴我你的故事。而保羅回憶他在大馬士革路上的震驚和狂喜的經驗。雖然我很喜歡博許對宣教的定義,找到食物,分享哪裡可以找到食物很重要,但我更愛「交換故事」。原本生命在黑暗中毫無指望,遇到復活的主後……。
緬北就像五十年前台灣的樣貌,時光機將要啟動,邀請喜歡交換故事的各位兄姊透過關心、代禱與奉獻參與在緬北教師培訓隊的故事中。
請為教師培訓隊同工的磨合禱告。
請為同工的備課禱告。
請為同工的精神和體力禱告。
郵政劃撥:
帳號:19448889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基督精兵協會
轉帳方式:
彰化銀行(009)中山北路分行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基督精兵協會
帳號:5081 - 01 - 012146 - 00
綠界科技(單筆):https://p.ecpay.com.tw/D82C9C9
綠界科技(定期):https://p.ecpay.com.tw/ECC8A5D
Line pay:https://tinyurl.com/linepayTCCP